很早就听过东坡肉的传说,苏东坡是个美食家,喜食猪肉,因而用心研究猪肉的做法,他做的肉,别有特色和风味,并写进诗里。其中在黄冈任上时戏作一首《食猪肉》诗:“黄州好猪肉,价贱等粪土。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每日起来打一盘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”看来,当时黄州猪肉卖不动,肉贱伤农,东坡这位父母官即教会了百姓烧做猪肉,又解决了农民“卖肉难”的问题。可见东坡一片心系百姓之情意。
友人知道东坡喜食烧猪肉,往往以猪肉招待他。金山寺的方丈佛印知道东坡来访,每回都烧好猪肉等他来。有一天,佛印烧好的肉被人偷吃了。东坡来后,戏作小诗一首:“远公洁酒饮陶潜,佛印烧猪待子瞻。采得百花成蜜后,不知辛苦为谁甜。”在东坡这里,诗与猪肉合在一处,已然十分有趣。
那么,他做的猪肉,怎么叫成“东坡肉”的呢?
公元1088年时,西湖久未整治,日见颓败,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成效不显。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。这时,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。 他认为“杭州之有西湖,如人之有眉目”,是绝对不能废的。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,使西湖重返青春。百姓感激不尽,纷纷敲锣打鼓、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。苏东坡推辞不掉,只好收下。面对成堆猪肉,他叫厨师把肉切成方块,用自己的家乡眉山炖肘子的方法,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,加入姜、葱、红糖、料酒、酱油,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,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,每户送一块,。
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,顿感味道不同寻常,纷纷称其为“东坡肉”。有家饭馆老板,请来太守府的厨师,按照苏东坡的方法制成“东坡肉”,于是饭店从早到晚顾客不断,生意兴隆。别的饭馆一见也纷纷效仿,一时间,大小饭馆都卖起了“东坡肉”,“东坡肉”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。后来,“东坡肉”越传越广,越做越精,成为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。
其实,“东坡肉”的特色在于,选上等五花肉,用清水煮几分钟。捞出后放佐料慢火焖两小时,只是焖时不放水,加酱油、黄酒。去掉浮油后,装入陶瓷罐中蒸二十分钟左右即成。这样做,肥而不腻,鲜而不腥,香酥可口。(感谢万能的百度)
看了这段介绍,谁能不动心呢?早就想做一做了,只是这道菜很费功夫,所以要有充足的时间。今天是周六,正好昨天在超市买了二斤五花肉,于是,一道美食诞生了。
如果有砂锅,最好用砂锅来炖,我因为没有,所以用了不锈钢锅。
如果怕糊,锅底放上矮小的竹架,我没放,但烧时要注意火候,不要火大了。
煮了两个小时,不蒸也可以吃了,但蒸后油出去得更多,更好吃了。
老抽可以分两次放,这样可以控制颜色,不会过深或过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