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要的葫芦鸡来啦
葫芦鸡并非因为形似葫芦而得名,而是因为制作工序繁复,经过清煮、蒸卤、油炸三道工序后,鸡肉早已酥烂脱骨,吃起来皮酥肉嫩、香烂味醇,但出品却是完整无缺。所以被称为“回圈鸡”,取形状完整之意,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“葫芦鸡”。
相传“葫芦鸡”创始于唐代天宝年间,出自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之手。有一天,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。第一位厨师采用先清蒸,再油炸的办法制出,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,没有达到酥烂的口味标准,大为恼火,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。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,后蒸,再油炸的方法;酥烂的要求都达到了,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,已骨肉分离,成了碎块。韦陟怀疑家厨偷吃,不容家厨辩说,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。慑于韦陟的淫威,其他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。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,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,然后先煮,后蒸,再油炸。这样烹制出来的鸡,不但香醇酥烂,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。这时,韦陟才满意。
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“葫芦鸡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
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、蒸笼、油炸三道工序。
1.炸鸡前,应刺破眼睛,沥干水分,防止入油爆炸;
2.炸鸡时,开始用热油炸,以保持主料的完整形态。中途改用温油炸,以使油逐渐渗入主料内,炸成外焦里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