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xcaipu logo
荞麦面猫耳朵
9万 热度 54 收藏
粗禄鸭托乌

“猫耳朵”山西人称之为“圪垛儿”、“圪搓面”。据《中国历代御膳大观》记载,圪搓面本是为祭雁而制,元代骑马射猎者却奉为获猎之吉食,称为“马乞”,进入了御宴当中。山西太原亦将圪搓面称为“麻食”,盖“马乞”谐音世传之故。可见,猫耳朵在元代就开始流行发展了。明清时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间普遍食用,并传播到陕冀鲁豫乃至江南一带。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食之夸赞,因其形似猫耳,呼为“猫耳朵”(《名食掌故》)。解放后著名作家老舍在晋阳饭庄品尝此面,写诗赞曰:“驼峰熊掌岂堪夸,猫耳拨鱼实且华。”

猫耳朵面食在山西民间制作方法多达数十种,名称各异。如晋中制法是将荞面揉好后,搓成指头粗细的条状,掐成豆大小块,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小花疙朵,称为“疙朵儿”,也叫“辗疙瘩”,有的则双手持之,在面板上搓捻成形。晋北地区人民直接将面条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,用右手掐成小块面丁后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形,叫作“荞面疙饦”。山西岚县一带将白面擀片切丁,用筷头捅捻出小窝,称为“珍珠疙窝”。在吉县等晋西南一带,人们从和好的荞面团上,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掐出一块,在纤细的高粱秆做成的箅子上用大拇指搓成形,似纺线车上的铁葫芦,又称为“荞面铁葫芦”,多配羊肉炒酸菜而食。制作最精细的要数晋南的搓豌子,用头箩小麦面粉和成面团,擀片切成四方小块,先将一对角捏合,再从对合的地方横捏一下,呈空心元宝状,如两粒连在一起的豌豆,故又称“搓豌子”。

猫耳朵的制作可用荞面、小麦面,还可用豆面、莜面、高粱面等原料,配以各种不同的荤素浇头、菜码和小料,备受人民喜爱,不仅作为日常花样面食,还用来待客和婚嫁宴宾。晋中介休讲究女婿到岳父家吃猫耳朵,取意吃了好听话。晋南则男婚女嫁前,事主将面粉分给邻居,全村大闺女、小媳妇人人动手捏制,沿袭成一家有事大家相帮的习俗。

2008年6月,山西猫耳朵制作手艺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已成为三晋文化的共同财富,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颗明珠。

食材
面粉 3勺
荞麦粉 2勺
冷水 适量
烹饪步骤
  • 步骤 1/18
    准备面粉3勺(我用的是火锅专用勺子)
  • 步骤 2/18
    超市买来的荞麦粉2勺
  • 步骤 3/18
    面粉和荞麦粉放在和面盆中,用筷子搅拌均匀
  • 步骤 4/18
    分次往面粉里加入适量冷水
  • 步骤 5/18
    用筷子把面粉和冷水搅拌均匀,形成雪花状的面絮
  • 步骤 6/18
    用手把所有面絮揉合在一起,反复揉制,使面团表面光滑,面盆上盖一块湿布或保鲜膜,放在一边饧制20分钟
  • 步骤 7/18
    饧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,再用手反复揉几次
  • 步骤 8/18
    使面团表面更光滑均匀
  • 步骤 9/18
    揉好的面团用手按压成圆饼状,用擀面杖擀制
  • 步骤 10/18
    把圆饼状面团擀成厚度约6毫米的大薄圆片或长方形片
  • 步骤 11/18
    用手抓取少量干面粉作为面扑撒在案板上
  • 步骤 12/18
    擀好的圆面片或长方形面片放在面扑上,用刀沿着面片的边缘切下
  • 步骤 13/18
    切下一个同样厚度即6毫米厚的长条
  • 步骤 14/18
    用左手压着切下的长面条往外滚一下,也就是朝大面片的反方向扒拉一下
  • 步骤 15/18
    使面条表面均匀的滚一层薄面扑,以防止面条之间发生粘连
  • 步骤 16/18
    用同样的方法把面片切成厚度6毫米,宽度均匀的长面条
  • 步骤 17/18
    用刀沿着面条的边缘,把面条切成大小均等的面丁
  • 步骤 18/18
    切好的面丁大小随个人喜好,喜欢吃大的就切大一点,喜欢吃小的就切小一点
小贴士

1.用荞麦面制作猫耳朵最好加点白面,因为荞麦面没劲,加点白面粉有劲,口感筋道。白面与荞麦面的比例一般为1:0.4,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适当增减荞麦面的重量。

2.和制面团时一定要用凉水和面,如果用热水和面,再经过热水煮制,做好的猫耳朵口感比较粘,不筋道;而用冷水和面,煮出的猫耳朵口感筋道。

3.和好的面团比擀面条的面稍微软一点,比饺子面稍微硬一点。

4.和好的面要饧制一段时间,一般20分钟左右即可。

5.制作猫耳朵时,搓制动作一定要迅速,大拇指按在面丁上,稍微用力向前方推动,面丁很容易就打成卷曲状,卷起来说明搓的均匀,煮制时容易熟。推的过程中力道很重要,多练习几次就能成功了,最重要的是,面丁不能随手指头一起滑动,这样的话,面丁不会出现卷边效果。

6.煮好的猫耳朵可以搭配各种酱料,做成汤食,也可以炒着吃。关于猫耳朵的炒制方法及如何炒猫耳朵更弹牙利口,且听下回分解~~

发布于 2018-09-25
相关菜谱
写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