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镇上的人狂热地喜欢着糕,谁家结婚,谁家盖房子上大梁,谁家做满月,都会炸上一锅糕来款待大家。而谁家的糕筋道,谁家的糕黄,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一年快要结束,或许是为了庆祝丰收,要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,或许是因为冬天万物进入冬眠状态,人也不可免俗地懒惰起来,炸一大缸糕,早上就不用早起为早饭发愁了。太阳升上来的时候再起床亦不晚,去缸里挑上一盆炸糕,放到笼屉上一热,软糯筋道的油炸糕是人一天的动力。碾好的黄米放到开水锅中洗个澡,捞出米沥干水,晾晒一下,灌到袋子里,放到自行车后座上,载到磨房去磨成面。红豆,将有虫眼的、瘪豆、杂质挑出去,用清水洗干净,放到温水中浸泡两三个小时。放到锅中,放入碱,几粒糖精。灶中放入木头,慢慢去煮,只需要不时揭开锅盖搅动一下即可。豆子熟烂后,汤汁也所剩无己,用勺子在锅中不停地挤压豆子,最后豆子与豆泥混和在一起,这就是豆馅。小镇上的人粗爽豪放惯了,做的豆馅也如此,豆泥与豆子混和在一起,细腻中掺杂着豆粒的香,吃起来才过瘾。若是将豆子全部做成泥状,倒没人喜欢了,觉得像文人一般文绉绉地吃油炸糕,倒不像是小镇人的作风。将木柴劈好,胡麻油打好,蒸糕用的屉洗干净,放糕用的各种工具准备好,亲朋好友通知好,如此这一天的准备工作也就做得差不多了。清早,早早地吃过早饭,亲朋好友接连不断地来了。蒸糕的人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家庭主妇就能胜任的,要有力气,不怕烫手,还要有技巧,无论黍子软硬都能蒸出好吃的糕来。如果亲朋好友中,没有这样一位,还要在村里找。有人喜欢吃渣子糕,锅盖刚刚掀开,便急不可耐地伸长手在雾气蒸腾中从锅中夹一块,吃开了。糕放到嘴里,一股热浪瞬间袭击了味觉,还没有怎么嚼就顺着喉咙咽下去了。糕揣好后,揪一块包上红糖,外面蘸一层浓香的胡麻油,油淋淋的糕更解馋。有人不包馅,直接搓成长条,滚上胡麻油就吃。将糕搓成长条,揪成一个个剂子。端出准备好的豆馅、红糖、土豆馅。捏糕的工作便开始了。拿出黄得发褐色的胡麻油,倒在锅里,架上木头,大火烧开,一个个金黄的糕像鸭子下水似的进入锅中,瞬间,金黄的糕上就冒起了大小不等的泡泡,用工具不停地翻动着,两面都炸成红红的,用笊篱捞到盆里。趁着香脆,旁边早就有人左手拿着碗,右手不怕烫地拾了一碗糕。捏糕的人也累了,糕炸好了,赶快吃一个脆糕,解解乏。也不用筷子,你抓一个,我捏一个,边吃边谈论着炸糕人的技术。
1.和黄米面是有讲究的,如果是用开水淘的黄米,和面的时候依旧要用开水,如果直接磨的,没有经过淘洗这一步,那么一定要用凉水和面。否则,糕会发硬。
2.揣糕时,一定不要怕烫,用力将糕压在一起,如果觉得太烫可以用一块屉布打湿放在糕上,再揣。
3.在面板上提前要抹一层胡麻油,再把揣好的糕放在上面,否则会粘。
4.捏糕的时候,可以在手上抹一层胡麻油防沾。
5.煎好的糕,如果当时不吃,可以放到盆子里,上面盖上盖子,或者放到塑料袋里保温。否则,时间一长,糕就硬了,吃的口感就不好了。